教師研究發展

  1. Home
  2. /
  3. 教師研究發展

為充實並擴充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實務能力與方法,同時也為將各教學現場之研究問題撰寫成具學術研究水平之期刊文獻,故在此面向將著重與教研方法之鑽研,一併進行增能計畫之成效結果與評估分析研究。

醫學(含健康人文)教育教學法

  • 參與決定/問題解決:依據醫學(含健康人文)教育核心議題與挑戰,研擬課程發展之創新教育策略與教學法。
  • 支持性網絡:組織跨校醫學(含健康人文)教育教師小組,促進教學合作與經驗分享。
  • 知識與資訊:辦理醫學(含健康人文)教育課程設計與教學法師資培訓工作坊。
  • 共享資源:創建醫學(含健康人文)教育核心課程模組平臺,融入創新教育法策略與教學法,共享教育資源。

醫學(含健康人文)教育教學法
預期執行内容:

第一年:
– 邀請醫學教育研究者探討教育趨勢的核心議題,並運用 Q 方法探究推動創新教學法所面對的挑戰,了解教學師資需求。
– 協助教師及醫學教育研究者熟悉創新教育課程設計與教學法,舉辦師資培訓工作坊,主題內容架構包括: (1) 研讀與應用醫學教育最佳實證文獻(BEME)(Gordon, M., 2016; Horsley, T., 2020),(2) 醫學教育課程設計與評量依據「課程發展六大步驟」(Thomas et al. , 2022),(3) 醫學教育教學法最近發展依據「醫學教師必備技能」(Harden et al., 2020)等。
– 組織跨校醫學(含健康人文)教育教師小組,促進教學合作與經驗分享,建構醫學教師學習實踐社群模式與共享網絡。
– 規劃開發核心課程及教學資源共享模組平臺,結構化及主題式上傳工作坊或是經驗分享教學檔案,以利後續創新教育法策略與教學法初步成效評估。
– 邀請國內與國際學者多方合作,參與規劃及執行師資培訓工作坊及教學資源共享模組平臺設計,及成立協同研究核心團隊,規劃量化與質性研究計畫。

第二年:
– 發展與測試執行跨校教學模組,從約 2-4 間學校開始,逐步擴展實施。
– 辦理「進階師資培訓課程與工作坊」約 4-6 場次,包括實體及線上模式。
– 師資培訓第二年延續應用階段:  執行下列師資培訓主題之「進階課程與工作坊」,包括: (1)延續研讀與應用醫學教育最佳實證文獻(BEME)(Gordon, M., 2016; Horsley, T., 2020);(2)醫學教育課程設計與評量依據「課程發展六大步驟」(Thomas et al. , 2022);(3)醫學教育教學法最近發展依據「醫學教師必備技能」(Harden et al., 2020)等。
– 持續開發及測試教學資源共享模組平臺,促進醫學教師教學專業成長與資源共享網絡。
– 國內與國際學者合作,辦理國際師資培訓研討會 1-2 場次。

第三年:
– 發展與測試執行跨校教學模組,逐步擴展到更多 4-6 間學校實施。
– 辦理「進階師資培訓課程與工作坊」約 4-6 場次,包括實體約線上模式。
– 師資培訓第三年延續應用階段:  執行下列師資培訓主題之「進階課程與工作坊」,包括: (1)延續研讀與應用醫學教育最佳實證文獻(BEME)(Gordon, M., 2016; Horsley, T., 2020);(2)醫學教育課程設計與評量依據「課程發展六大步驟」(Thomas et al. , 2022);(3)醫學教育教學法最近發展依據「醫學教師必備技能」(Harden et al., 2020)等。
– 國內與國際學者合作,持續辦理國際師資培訓研討會 1-2 場次。

醫學(含健康人文)教育研究方法

  • 參與決定/問題解決:成立健康人文/醫學教育研究興趣學群(RIG),定義推動醫學教育研究增能所需的研究主題、設計、理論應用、分析方法及成果發表相關能力。
  • 支持性網絡:邀請相關專家為講者,每季持續辦理醫學教育研究增能工作坊及微型研究會議,請講者講授理論及實際研究經驗。同時建置資訊共享平台,存放工作坊及專家講者資訊的同時,提供平台用戶互動空間,建構支持研究的人際網路。
  • 知識與資訊:每月針對研究增能具有代表性、價值性、應用性及推廣性的研究發表成果或是期刊論文,定期進行分析探討或者邀請研究者接受訪談,錄製成為 Podcast,提供即時且方便學習管道,擴大研究參與。
  • 共享資源:建置完成研究資源共享的資訊平台,上傳主題式及結構式教學資源上傳平台,定期更新並評估成效。

醫學(含健康人文)教育研究方法
預期執行内容:

第一年:
– 成立健康人文/醫學教育研究興趣學群(RIG),定義推動醫學教育研究增能所需的研究主題、設計、理論應用、分析方法及成果發表相關能力。
– 舉辦工作坊及微型研究會議,邀請專家擔任講者,為計畫申請者或年輕研究者講授學術理論、實際研究經驗、及課程經驗分享。
– 每月針對研究增能具有代表性、價值性、應用性及推廣性的研究發表成果或是期刊論文,定期進行分析探討或者邀請研究者接受訪談,錄製成為 Podcast,提供即時且方便學習管道,擴大研究參與。
– 規劃建置研究資源共享的資訊平台,主題式及結構式地將工作坊錄影及 Podcast持續上傳並定期更新,提供可近性及實用性高的醫學教育研究資源輔助,建構一個永續研究資源共享空間。
– 在上述平台的基礎上,優化醫學教育研究計畫及研究人員專業查詢系統,促進跨職類及跨機構研究人員互動,並在資訊平台上提供互動空間,建構支持研究的人際網路,促進永續個人暨合作研究發展。

第二年:
– 延續研究興趣小組的定義與規劃,針對第一年實施成效進行檢討與評估,確認第二年所需的研究主題、理論架構、研究設計、分析方法、成果發表等能力。
– 持續持續邀請專家講者、舉辦工作坊、探討解析期刊論文、錄製 Podcast、更新維護資源共享平台。
– 邀請國內外醫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從期刊觀點指點新進教育計劃主持人及年輕研究者如何刊登在具有影響力的期刊,傳授醫學教育研究成果如何轉譯對健康照護產生影響,講授過程徵求講者同意錄影存檔。

第三年:
– 持續檢討與評估第一年紀第二年成果,確認第三年所需的研究能力,並持續舉辦工作坊、探討解析期刊論文、錄製 Podcast、更新維護資源共享平台、邀請講者指導論文刊登及轉譯研究成果。
– 邀請國內外專家及興趣小組成員共同評估資源共享資訊平台功能,蒐集質性及量性回饋意見並分析,針對評論意見進行系統優化。

成效分析/評估研究

  • 以醫學教育(含健康專業與人文)教師之師資培訓成效評估、教師專業發展、課程教案融入教學實作等相關增能議題為主題,進行量化與質性研究,探索其促進與障礙關鍵因素,研擬契合台灣情境脈絡與組織社會文化之創新解決策略與可行方案。

成效分析/評估研究
預期執行内容:


以AoME 英國醫學教育者學會(Academy of Medical Educators, 2021)提倡之專業發展標準(Professional Standards)架構為基礎,藉由同儕學習實踐社群與導師(mentors)引導之師資培訓歷程,讓健康人文與醫學教育者能研習與展現理想的專業發展標準各層次(levels)成長,醫學教育工作者的在五個構面/核心價值包括:(1)學習活動的設計和規劃(Design and planning of learning activities)、(2)教學和促進學習(Teaching and facilitating learning)、(3)學習評量(Assessment of learning)、(4)教育學術和循證教育實務(Educational scholarship and evidence-based practice)、(5)教育管理和領導(Educational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

規劃在計劃第一年協助教師達成Level 1 – Level 2;第二年達成 Level 2 – Level 3;第三年達成Level 3,Level 4 則作爲未來持續精進追求之目標,該架構會在核心研發與資源中心協助下轉譯並修正。

預期由團隊發展相關問卷量表進行縱觀施測追蹤,該量表在草擬完畢後會透過專家諮詢以檢視研究工具之信效度,預計於計畫第一年前期完成,必要時將進行滾動式修正,作爲後續評估教師自我成長、課程成效等相關增能目標。